《中国民间故事全书·苍南卷》出版记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 来源: 苍南新闻网 浏览量:1511次
来自田野的呼唤——《中国民间故事全书·苍南卷》出版记
■书 讯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编辑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如“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清理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关系。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区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面,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序,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篡出版,为日后编篡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篡出版;4.为方兴未艾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于苍南卷 20世纪80年代,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等部门联合下达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工作。本县文化界、教育界的许多同志参加了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1988年出版了《温州市 苍南县故事卷》。此后,又有许多民间文学作品选入到市卷、省卷。今天,再一次翻开那本书,准备从中精选一些故事时,深深感受到当年“三套集成”工作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无巧不成书,刚好时隔25年之后,我们又要出一本故事书——《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浙江·苍南卷》。这是在国家强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前提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5年等一回,当年参加“三套集成”的小青年都变成了老同志。但不变的是薪火相传的文脉和民间故事的特色。
本书的稿件来源有这么几个方面:(1)1988年编印的《温州市 苍南县故事卷》。(2)20世纪90年代林子周、陈剑秋的民间故事集《遇仙桥》、杨思好的民间故事集《搭渡》。(3)2005~2008年收集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4)专门组织人员对民间信仰、民间艺术、畲族民间传说等作出了专题调查,并收集到了非常宝贵的内容。因而,本书在选题方面比较全面,内容比较丰富。
(据本书总序和后记整理)
以下两则故事选自《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浙江·苍南卷》
蒲江的九十九湾
很久以前,铁场山顶住着一户人家,男人早就死了,留下母子俩,母亲纺纱织布,儿子阿龙十二岁就上山割草,生活过得很苦。
一天,阿龙看见一片山坪上的草又高又大,他就跑过去割,只一会儿就割光了,正好捆一担挑回家。第二天上山,那坪草又长得跟昨日一样,阿龙又割了一担挑回去。他妈问他:“孧,你昨日割的草,跟今天割的怎全相同?”阿龙把草坪一夜就长好草的奇事讲了,他妈觉得奇怪。
一天,阿龙正在割草。割着割着,一只白兔从他跟前跑过,他放落草刀追了过去。追着追着,白兔跑进了那草坪右坎的一个小洞里。阿龙用草担尖去挖,挖到洞底,没看着白兔,却挖到一个石蛋。这石蛋光溜溜的,他觉得很好玩,就拿回家去,放在妈织的布上。
第二天,阿龙照样上山割草,见那草坪没再长出草来,便到另外地方割了一担。回家后,他把这事讲给妈听。过了一会儿,他妈叫阿龙把布量一量,拿出换米。阿龙拿尺量了,说有六丈四尺长。妈听了很奇怪,她晓得,全机织好都只有六丈四,才织了一半怎么有恁长?她不信,自己又量了一遍,一点不错,是六丈四尺。阿龙剪下布拿去换了米,把石蛋放在米缸里,过了一夜,米缸里的米变得满满的。阿龙又把石蛋放在抽屉里,过了一夜,抽屉里的钱也变得满满的了。母子俩又惊奇又欢喜,从此过上了快活日子。有人来借钱借米,他们统没让人空手回去。慢慢地,有人传说他们得了聚宝盆。
话经不得人传,越传越远,传到了城门姓朱的财主耳朵里。这个财主想霸占着宝贝,就带了师傅、打手来要债。阿龙问欠他多少,财主说:“十年前,你爸向我借去五十贯钱,到现在,你还我一百贯。”阿龙一边叫财主坐下歇气,一边拿出一百贯钱还给他,说:“我爸欠的钱,今天连本带利统还你,你把账圈掉。”财主见这个割草仔能还得出一百贯钱,猜想他一准有聚宝盆,就威吓他说:“听说你在我草山上拾到一个聚宝盆,快还给我!”阿龙说:“什么盆?我从来没看见过。”那个财主不相信,就叫打手搜。阿龙妈见事不好,就出来阻拦,没想到被财主一脚踢倒。阿龙气急了,紧紧抓住财主不放。一班打手见阿龙缠住财主,便闯进阿龙房间搜寻宝贝。阿龙赶紧放了财主,跑去拿出放在米缸里的石蛋往山里跑。一班打手见阿龙跑了,就拼命追。不多久,阿龙被打手抓着了。他怕石蛋让打手抢去,赶紧把它含在嘴内。没想到一咕噜,石蛋溜到肚里去了。这一下奇怪了,他自己也勿晓得从哪里来的气力,竟把那班打手打得四仰八叉。他看财主也赶来了,越想越气,扑上去,一把抓住,把他摔下悬崖。一班打手见财主被打死,赶紧来抓阿龙。阿龙觉得五脏六腑像火烧一样,跑到铁场潭只喝了一口水,就把整个潭的水喝干了。水一下肚,阿龙浑身全变了样,变成了一条龙,双眼杏圆,龙鳞闪闪,越来越大,越来越长,吓得那班打手赶紧拔腿逃命。阿龙妈赶到时,没想到阿龙已变成了一条龙。她扑过去惨惨地叫着:“孧啊,你怎样了?”阿龙听到妈妈的叫声,抬起头,张开嘴喷出一股水,向妈点了点头,这就在铁场留下了瀑布,在阿龙点头时,响雷闪电,刮风落雨,龙在潭里滚了一滚,就向东海游去。他妈看阿龙去了,站在石壁上哭叫着:“孧啊,你走不得呀!孧啊,你走不得呀!”阿龙每听到妈一句叫,就回过头向妈拜了一拜。他妈一共叫了九十九声,他也一共回头拜了九十九拜。龙游过的地方变成了一条江,叫做蒲江,因阿龙回了九十九头,蒲江就有了九十九道湾。
讲述:林中竹 记录:林小芳 杨思好
捉着就算
从前有老两口,头发已经花白,还是无儿无女,生活过得冷冷清清。老老娘觉得自己命苦,就烧香吃素,皈依三宝,阿弥陀佛日也念,夜也念。左邻右舍都说她发了善心,这世命苦修来世。老老开一爿小酒店,酒价倒还公道,就是每天要往酒里掺些水。老老每次掺水时,老老娘就拉拉他的袖口说:“别掺这么多!……哟哟!阿弥陀佛,你这样没良心,天雷会劈的呀!”
老老说:“少啰嗦!你管自上西天,雷要劈,就劈我好了!”
一天,老两口刚上床,大雷雨来了。这雨,就像天坍了一个洞,天河的水尽往他们的屋顶倒;这雷,轰隆隆,轰隆隆,震得天地颤抖,这风,刮得檐口直簸动。
“砰——砰——”几声落地雷,就像要把二老的房子撕掉似的,眠床也抖起来了。
老老娘一屁股坐起来,拼命念阿弥陀佛。老老不安地说:“这雷真怪,怎么老在我屋前屋后打呢?”
老老娘说:“都怪你这没良心的,天天掺水。”
老老说“你往外边坐吧,让我躺在底角。”
老老娘说:“你这么怕雷劈,就不该掺水呀!”
老老说:“你不怕,就往外坐着点嘛。“
老老娘拗不过老老,只好把身子往外移。
“砰——砰——”又几声落地雷。
“阿弥陀佛!天雷劈的,看你怕不怕,阿弥陀佛!”
老老说:“我掺水,赚来的钱,你也吃着,用着,我该劈,你也逃不了!”
老老娘一听,慌起来:“阿弥陀佛!天雷劈的,还要扯上我!”
突然,啪的一声,窗门被风雨打开,风和水直往屋里灌,桌上的瓶瓶罐罐,乒乒乓乓被扫到地上。
老老对老老娘说:“快去关窗门,账簿湿了,可不得了。”
“你去,我怕。”老老娘勿肯落床。
“你怕什么?你有阿弥陀佛……”
老老娘有拗不过老老,撩起帐子,一头钻出去。不料帐钩挂住她的发髻。这时,又是一声雷响,她惊叫起来:
“雷公爷,别抓我,是床上那一个!”
老老缩在被窝里赶紧讲:“捉着就算!捉着就算!”
讲述:萧耘裕 记录:萧耘春
责任编辑:本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