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您好!欢迎来到温州苍南道教协会官方网站
  • 道籍认定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 常诵经诰

《道德经》 第四十四章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30日 来源: 《道德经》 浏览量:1043次
第四十四章 [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④。故知足不辱⑤,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④。故知足不辱⑤,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注释]
 
1、多:轻重的意思;货,财富。
 
2、得:指名利;亡,指丧失性命;病,有害。
 
3、甚爱必大费:过于爱名就必定要付出很大的耗费。
 
4、多藏必厚亡:丰厚的藏货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
 
5、知足不辱:今本没有“故”字,据帛书补之。
 
 
 
[引语]
 
此章与十三章同样,是讲人之尊严的。十三章是以宠辱荣患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说明人要自重、自爱。这一章是以名与货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也是要人自重、自爱。老子宣传的是这样一种人生观,人要贵生重己,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知足知乐,这样才可以避免遇到危难;反之,为名利奋不顾身,争名逐利,则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之可悲下场。
 
 
 
[评析]
 
虚名和人的生命、货利与人的价值哪一个更可贵?争夺货利还是重视人的价值,这二者的得与失,哪一个弊病多呢?这是老子在本章里向人们提出的尖锐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有人解释说,本章是讲吝惜生命,与提倡奋不顾身是格格不入的两种生命观。事实上,吝惜生命并不是贪生怕死,老子讲的是对宠辱荣患和虚名货利来说,不要贪图虚荣与名利,要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不可自贱其身。本章里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是老子处世为人的精辟见解和高度概括。“知足”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超出此限,则事物必然向它的反面发展。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清醒的准确的认识,凡事不可求全。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积敛的财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他希望人们,尤其是手中握有权柄之人,对财富的占有欲要适可而止,要知足,才可以做到“不辱”。“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对物质利益片面追求的人,必定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有人甚至会以身试法。“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说丰厚的贮藏必有严重的损失。这个损失并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损失,而且指人的精神、人格、品质方面的损失。
责任编辑:本站综合
1.凡未标注为本站原创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若您发现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首页 苍南道协 道教新闻 每日经文 道教文化 道教百科 苍南道士 苍南宫观 全国宫观 玉苍问道 人间道教 苍南道教图片 道教影音 在线留言
地址:温州苍南灵溪镇02小区9幢1单元302室 电话:0577-64776386 Email:cndj0577@163.com
版权所有: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道教协会 技术支持:苍南君祺网络 浙ICP备1303406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3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