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您好!欢迎来到温州苍南道教协会官方网站
  • 道籍认定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 常诵经诰

《道德经》 第二十六章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5日 来源: 《道德经》 浏览量:829次
第二十六章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注释]
 
①躁:动。君:主宰。
 
②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③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④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⑤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⑥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⑦以身轻天下:治天下而轻视自己的生命。
 
⑧轻则失根:轻浮纵欲,则失治身之根。
 
 
 
[引语]
 
这一章里,老子又举出两对矛盾的现象:轻与重、动与静,而且进一步认为,矛盾中一方是根本的。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根本,轻是其次,只注重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根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根本。在本章里,老子所讲的辩证法是为其政治观点服务的,他的矛头指向是“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国王,认为他们奢侈轻淫,纵欲自残,即用轻率的举动来治理天下。在老子看来,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应轻、躁,如此,才可以有效地治理自己的国家。
 
 
 
[评析]
 
在二章中,老子举出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范畴;十三章中举出庞辱;本章又举出动静、重轻的范畴加以论述,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反映。他揭示出事物存在是互相依存的,而不是孤立的,说明他确实看到客观现象和思想现象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然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例如任继愈说:“动与静的矛盾,应当把动看做是绝对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老子虽然也接触到动静的关系,但他把矛盾的主要方面弄颠倒了,也就是把事物性质弄颠倒了。因此,他把静看做起主要作用的方面。所以老子的辩证法是消极的,是不彻底的,有形而上学因素。这种宇宙观和他所代表的没落阶级的立场完全相适应。”(《老子新译》)这个批评,点中了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不过,就本章而言,老子的观点又是可以肯定的。他在这里论述的是万乘之国的国主怎样才能够巩固和保持自己统治地位的问题。他说“静”、“重”,评“轻”、“躁”,认为“这种轻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立身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准”。(陈鼓应语)因而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是轻浮躁动,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
责任编辑:本站综合
1.凡未标注为本站原创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若您发现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首页 苍南道协 道教新闻 每日经文 道教文化 道教百科 苍南道士 苍南宫观 全国宫观 玉苍问道 人间道教 苍南道教图片 道教影音 在线留言
地址:温州苍南灵溪镇02小区9幢1单元302室 电话:0577-64776386 Email:cndj0577@163.com
版权所有: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道教协会 技术支持:苍南君祺网络 浙ICP备1303406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352号